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,切勿超过其理解程度,否则, 父母的努力将无法把握最佳时机,难让儿童做最大量的吸收,白白浪费和错过了最佳早教期。内容的择应由浅入深,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性和形式的游戏化、故事化、生活化。
误解一、教育对象的误解
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,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。父母与养育者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,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。
误解二、教育目的的误解
调研中发现,70.5%的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、识字与数学。结果,我国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呈低龄化,厌学率年年增高。北京某小学的调查表明,小学一小年级的厌学率两年内上升了7个百分点。厌学者大都过早接受知识教育,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。早期教育是身体、情感、智力、人格、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,开发智力是应该的,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。
误解三、教育内容的误解
目的的失足必须导致学习内容的偏失。有些家长让孩子很早就学写识,读英语,学画画,学钢琴。但你看看周围那些过年学习十八般武艺的孩子,长大了有几个学有所成了?反而不少孩子一看到钢琴就想离开。过于紧张的幼儿早期教育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,还会阻碍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。虽然还不能确切知道各种知识信息是怎样进入儿童大脑的,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,那就是当儿童心情不愉快时,记忆的大门是不可能打开的。父母花一个小时的时间用提示卡片来教孩子,假如孩子感到焦急不安,那么这一小时里他就什么也没有学到。
误解四、教育方式的误解
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,80/90后父母们自己是被灌过来的,也无形中接受了这些模式,虽然他们反对灌输,但又做不到不灌输。对话,互动,这才是早教的本质。但我们接触的博士父母也习惯于对孩子进行灌输。并不说不能灌,而是不能都灌。
早期教育重点在于依照儿童生长发育阶段和自然秩序,选择适合年龄特点的优秀内容,发展儿童的外部感官能力和建立儿童对生活、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能力,千万不要“拔苗助长”。
标签:幼儿早教课程都有什么
相关文章
联系QQ:
手机号码:13686816926
联系邮箱:
联系电话:13686816926
联系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深彩大厦二楼